該拿孩子的情緒,怎麼辦?
不管是哪一種面向,吃飯、學習、出去玩或只是去大賣場,孩子的情緒問題,變成父母的情緒問題,最後變成親子間的情緒問題,這種我每天都在經歷的日常,沒有誰比我更想拿出妮妮媽媽的那隻兔子,猛k幾拳。(妮妮為蠟筆小新的朋友)
至於,我看過的一些情緒教養書大同小異,皆提出一個對父母的勸告,即是:「這情緒是孩子的,不是我的。」父母必須先把自己的情緒與孩子作切割,千萬不可被孩子的情緒捲進去了。
怎麼可能!這種時候我們母子最連心啊,子「歡」母更「氣」!媽媽又不是沒脾氣,親子之間的緊張氛圍,根本隨時都有可能發生。
上個周末,我帶著可丁逛超市,他主動又貼心地幫我推著小孩專用的推車,甜甜地說:「麻麻,我要幫你載東西,你要什麼,我都可以幫你去拿喔。」
我們逛得開心,他選了香蕉,又嚷嚷著要煮綠豆湯,我還帶著他念了好多價錢標價,開心地稱讚他認數字有成。
未料,幸福總是走的那麼突然!😢
正當我們再挑選做綠豆冰的製冰盒時,他就突然爆走了,硬是要選一個不適合的製冰盒,我不肯點頭,他就開始音量放大並且跳針地一直說:「我就是要,我就是要,我就是要……..」
我當然知道要跟孩子講道理,但他什麼都聽不進怎麼講。不講道理就算了,直接在超市大哭起來,試圖跟你拚出勝負。接下來,最棘手的問題來了,旁邊的人議論紛紛的眼光,我好像可以聽到她們在竊竊私語:「這孩子是怎麼搞得,這媽媽到底會不會教孩子」(這種時候,我聽力都很好😆)
我明明是有耐心的媽媽,但這種有苦說不出的心情,有人能懂嗎?(想要討拍XD)
不過為了心肝寶貝,我們還是要盡可能地要試試,除了跟孩子僵在那邊之外,應該找一個更有智慧的方法,綜合許多教養書,我大致用這三步驟,跟孩子來回周旋,通常我在理智還能控制自己的時候,我會這樣:(也有理智線斷掉的時候,勸雙丁不要以身示罰😙)
教孩子辨識自己的情緒,盡可能同理:
「我知道你想買那個,但是我不給你買,所以你生氣了。」
「我知道你還想玩,但是我叫你回飯店,所以你生氣了。」
再怎麼不想還是要接受:
「但是冰箱放不下,所以我們要買另外一款。」
「但是搭電車要搭半小時,所以我們現在一定要走」
讓孩子學習怎麼跟生氣的自己在一起,給孩子台階下:
「不能買自己想買的東西,通常都會很生氣,但我們還要一起結帳把綠豆帶回家,我在等你,但我沒辦法等太久。」
「生氣的時候通常都會很不開心,甚麼都不想要,但是等你沒那麼生氣了,我們還是可以一起去……………..」
我的經驗是,雙丁不一定每次都跟我走,如果他們對「那件想做的事情,我不讓他們作」的執念很重,他們通常不會走,但我一定用蠻力把他們拉走,久了他們其實也知道我的作派,認真起來其實比丁霸還難纏。😳
這種拉鋸非常累人,到底要幾次能見效?
我的育兒導師(周老師)說:你想要教給孩子的規矩,重複五百次之後就會見效,到國中的時候你會輕鬆一點,我不敢忘記,告誡自己務必孜孜矻矻💪。
後記
「其實孩子哭的時候,最先需要處理的是家長的情緒」
德國心理學家卡蘿拉‧舒斯特認為,孩子的哭鬧會讓父母處於一種特別的狀態,讓許多家長懷疑他們為人父母的能力,所以父母會對孩子的哭泣緊張、排斥、反感。
所以接納孩子情緒的前提是要父母自我調整情緒。
<<點擊分享文章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