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輕人無法自立,是當代人類社會愈來愈嚴重的問題。
以下為人類學家、猶他州立大學教授、紐約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《兒童的人類學》作者大衛、蘭西(David Lancy)博士觀點:
「媽寶」是當代青年的一種病態,是人類社會的一種流行病。在他眼中,不會自理生活的孩子,就算是學霸、運動明星,也還是媽寶。
他指出「媽寶」這種病深植於幼兒甚至嬰兒期的經驗,由於父母太過擔心孩子,凡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,孩子沒有機會為自己擔心,以至於情緒與心理發展不完全。
成人建立家庭,賺錢養家,成人才是家庭的重心,不是孩子。父母拼命滿足孩子,搞得自己壓力很大,小孩也感覺的到,他們壓力也很大。 偶爾讓孩子失望一次,對他們沒有壞處。
特殊兒父母積極主動訓練孩子自主,因而養出把他們正常同學更優的生活能力,以下為美國史丹佛大學前新生事務主任(Julie Lythcott Haims)從特殊兒父母身上學習的四個教養智慧,發表於〈Parents〉雜誌:
教養成功與否的標準,不是爸媽幫孩子做了甚麼,而是爸媽教會孩子自己能做甚麼。父母的任務不是保證孩子一生順遂,反而應該要幫他們備妥面對困難事務的能力,有時他們就必須跳脫舒適圈。
做牛做馬不如樂得清閒
一、示範給孩子看,二、跟他一起做一次,三、在旁邊看著他坐,四、讓他完全自己來,一位有視障與聽障孩子的媽媽分享如何教會孩子過馬路、綁鞋帶,早上自行出門。
接受孩子跟你想的不一樣
「在他一出生就嚴重打擊我們的噩耗,或許反著看是一種祝福。我們知道他不可能跟一般孩子一樣了,我們必須退後一步,讓他帶著我們往前走。」一位有唐氏症寶寶的媽媽這麼說
慢教養,留空間讓孩子犯錯
感恩讚嘆孩子的每一個「微成長」一位有腦性麻痺孩子的爸爸(知名律師)說:「後來我認知到,他有自己的節奏,我開始把眼光放在他已經擁有的,而非他還沒學會的,我也體認,爸媽很容易會卡在孩子發展的過程中,忘記去看見、去感謝孩子已經學會的所有事情」
別管別人,你的想法最重要
白宮新聞聯絡人羅、富尼耶的孩子患有亞斯伯格症,無法與人正常互動常讓他臉上三條線,在一次兒子與歐巴馬總統會面後體悟到的「原來讓我尷尬的,不是他人的眼光,不是兒子的亞斯伯格,是我覺得他很怪,只關注他做錯了甚麼」
〈避免養出媽寶兒,跟特殊兒父母學四招〉整理自親子天下86期 ─ 少年閱讀 100
<<點擊分享文章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