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位小學生母親給自己的教育提醒─藍偉瑩老師「教育我相信你」讀書心得
「為何我支持108新課綱?因為改變帶來希望。」
我想引用藍偉瑩老師這次新書《教育我相信你》中的這句話作為開場,也許家長們對「藍偉瑩老師」有點陌生,但肯定聽說過「108課綱」,特別是民國92年後出生的孩子(包括我的兩個孩子),全部改用108課綱,而藍偉瑩老師正是深度參與108課綱相關配套研擬及推動之重要成員,假如你關心教育未來走向,老師的話要聽進去。(需要我再講三遍嗎?😅)
讀完《教育我相信你》,我一個最大感想為不要再被「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」情緒勒索,因為教育應是有所為、有所不為的百年大計,身為孩子的守護者和引導者,我們至少要有這樣的思維:
「有些事情可以盡力去做,而有些事情在某個階段,你只能讓孩子不斷跌倒、嘗試,父母必須忍住不出手幫忙。By P88」
我關心教育議題,因為孩子要在體制內待15年或甚至更久,所以我希望知道雙丁即將面對什麼?而「身為母親在陪伴孩子學習的路上,能提供給孩子什麼協助?」我是以這樣的心情寫這篇文章,故這篇心得可能會讓很多人失望。
因為沒有關於108課綱優缺點的理性分析,也沒有108課綱之特色整理,而是以一位小學生母親的角度,去重新思考自己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應扮演什麼角色,以及重新定位自己對於孩子成長過程該採取什麼樣的介入。(簡言之就是阿母的手要伸到哪裡去😆)
★減少必修學分,增加選修學分,108課綱非常重視孩子「自主學習」之能力?
為了引導孩子規劃並執行自己的學習內容,108課綱中明確規定申請大學時需要繳交自主學習計畫書,一周有2~3堂的時間讓孩子自行選修,就這部分我的理解如下,假如孩子以後想要念外語系,那高中時建議選修與外語相關的課程,學習歷程成為申請大學時的重要依據,所以「找到自己的興趣」、「知道自己要什麼」之重要性不容小覷。
我個人非常贊同放手讓孩子找自己 、成為自己之教育理念,不過身為資深母親必須認知「放手」和「放任」不同,自主學習不等於「學科」自主學習,而是建構在基礎知識框架底下,協助孩子找到能夠專注的事情並自主安排學習,希望孩子透過這樣的過程及早思考自己的興趣與未來。(於是我邊把課本拿出來邊告訴雙丁:所以該學的還是要學,好嗎?😂)
家長應如何引導孩子自主,書裡頭有很多實用的建議:
- 給孩子空白的冒險時間
- 教導孩子選擇和責任之間的關係
- 陪伴和干涉間的界線拿捏
- 孩子不是父母的複製品等等
有興趣的家長們可以從〈讓孩子成為時間的主人〉章節開始讀,相信會得到一些新的想法。
★108課綱所強調的素養精神,給了我在教養上什麼轉念?
「核心素養」之定義: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未來挑戰,所應具備的知識、能力與態度。By國家教育研究院
正因「素養」在教育圈被討論得沸沸揚揚,所以引起我很大的興趣,「素養」就定義上而言很接地氣,教改希望孩子在成年之後可以學以致用,畢竟在我們這個世代(我小聲透露我七字頭😅),指考被分發到不喜歡的科系,進去大學後也不知道自己為何而讀、為何而學,是我們這個世代很多人心中的痛。
不過生活大不易,隨著知識更新週期改變,生活方式和以前有很多不同,連帶學習樣態也跟著改變很多,除了傳統的國英數歷史地理,還有音樂美術和體育,現在還多了STEAM,要為孩子儲備的項目爆增。
為想讓孩子在求學階段接觸到更多選擇,為了協助找到孩子的興趣,媽媽戰線拉很長,「趕行程」是我和很多媽媽共同的心聲(辛酸😥)。
「這些是孩子真正需要的,還是大人自己想給的?」偉瑩老師在書裡丟出這個問題時,給了我一個很大的提醒,我是否因為過度焦慮而忽略孩子心裡的聲音?也因為這樣讓我一本正經地和雙丁深談他們的才藝規劃,雖然我真的很想在生活中把學樂器塞進去,還特地給他們看了我個人很愛的周興哲自彈自唱youtube,但他們似乎對於韓國女團比較有興趣(暈)。
歷經多次親子溝通後,雙丁仍表示比起音樂他們更喜歡畫畫,所以我目前還是先尊重他們的決定。(聽個歌轉換一下心情,興哲~😍)
★生活不會只應用到一個科目,所以108課綱非常強調孩子具備「跨領域」之能力?
「除了要對過去到現在累積的知識有一定程度的理解,更重要的是有辦法去學習新的東西,面對新事物有勇於探索、分析及思考的能力,能夠去規劃與執行,甚至能運用新的方式去解決長久以來沒有被解決的問題。」By p212
偉瑩老師對於教育的看法明確指出跨領域之重要性,也在書中提出許多實際做法,我將重點濃縮在上圖中,書裡頭有更多完整說明,例如:
- 告訴孩子可運用那些資源
- 教導孩子如何正確使用工具
- 系統性分類和整合資訊
- 採用專案管理的方式等等
想了解更多,可從〈我不是補習班老師─讓孩子在多樣態學習中成為獨特的自己〉章節讀起
討論至此,妳是否也有些想法在腦中慢慢成形呢?我自己對教改還有些地方不是很確定─
由於世界變化太快,未來不可預測,在根本不知道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的限制下,談如何為孩子儲備面對未來挑戰的能力是否過於理想主義?更甚,要孩子在十五歲時,心智尚未成熟之狀況下就明白自己未來人生的方向是否真正可行?這是我個人接觸新教改後的最大困惑。
倘若妳和我有相同困惑,可先參考偉瑩老師書裡之見解,我個人認為這是現代教養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,她認為現在已經「沒有永久保持不變的競爭力」,故家長能給孩子最大的禮物就是:
一致性的價值觀與思考方式。這是一個人面對混亂的未來時,仍舊可以保有獨特性,不被混亂衝垮生活的能力。p84
我們這個世代因為「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」受到很大的震撼,對於教育曾經對我們造成的傷痕記憶猶新,分數至上的教育陋習需要改變,「如何迎接改變?」成為父母的新教養課題,我想這也是為什麼這次我想要和大家分享這本有點硬、有點難之藍偉瑩老師《教育我相信你》。
因為我是母親所以我關心教育,因為愛孩子所以我關心教育,也希望喚起更多在乎教育的心,期待下次也可以同樣在雙丁麻麻的導讀小客廳與妳見面喔~😘
<<點擊分享文章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