胖丁小一班親會+拚教養:全球化、親職焦慮與不平等童年─親職敘事
(本篇會以親職敘事之角度進行討論─父母如何理解自己的過去(童年經驗、與原生父母的關係、如何走到現在(自身的階級經驗),形塑他們對孩子未來的想像與期待p9)
昨日參加了胖丁的第一次小學班親會,「重返學校」讓我百感交集。
學校是孩子們進入社會的前哨站,看著教室外走廊上貼滿了孩子天真爛漫的夢想藍圖,有AI科學家、有太空人、還有youtuber等等。然後我問自己:「我成為了當初想成為的那種人了嗎?」
以結果論來看我不算有出息,婚後接著有一搭沒一搭的文案case,帶著孩子回娘家搭伙的次數超多,直到現在還賴著我媽替我處理很多事情,都33歲了還理所當然地「做一個女兒」。
思緒無法繼續,因為班親會開始了,老師給家長秀出了許多學校對孩子的種種規劃與安排,原應是讓家長放心之舉卻讓我愈聽愈慌,108課綱大打「素養」和「多元價值」之旗幟,但此政策也讓家長陷入了教養實作的難題:
▽應該累積更多經濟報酬,好提供孩子更豐富的學習機會?
▽還是選擇彈性的職涯,以換取更多時間來陪伴孩子?
▽應該擁抱另類的教育體制,庇護孩子快樂的童年?
▽還是培育下一代的競爭力,以確保他們在未來的環境裡能永保安康?《拚教養p52》
不管教養的問題如何繞來繞去,總歸只有一句話─「做父母的要給孩子一個怎樣的童年?」,然而這問題必然牽涉到自己的童年經驗。
我的童年與我父母教養我之方式有關,而我父母教養我之方式又與他們的童年有關,所以也必須簡單交代他們的童年。
我媽為家中長女名叫淑惠,在她所處的時代,有許許多多的淑惠都有類似的經驗─「被剝奪的童年」,淑惠們被迫中斷學業以便提早賺錢養家,供養家中的男丁們取得更好的學歷。
為求高報酬,我媽曾在複雜的賭場裡當過會計,對於財務規劃非常有一套,也因賭場中的人生百態變得更加精明幹練。
我爸雖為家中么子,卻不是備受寵愛的老么命,因家族龐大有15個兄弟姊妹(我家掃墓聚餐,五六十位親友不稀奇),教養資源嚴重分配不均,帶著空便當盒去學校,在同學面前演一場已經吃飽的戲,是我爸的童年日常。(我爸常說:孩子想吃什麼就給他吃,不要管東管西)
我爸曾輕描淡寫地說過,他以前輪流寄宿在各個兄姊家中仰人鼻息,催化了他放棄學業,以提早出社會尋求自立的心。
而我是一名卡車司機的女兒,「維士比加莎莎亞」是我認識的第一杯調酒,我大概六歲就可以掌握它的黃金比例,我小時候多半在倉庫晃來晃去,我的童年確有匱乏但並不悲苦,因為各行各業都有力爭上游的人,我的父母便是。(我童年經歷了藍領→中產的流動)
為了讓我和我妹擁有和自己不一樣的童年(世代斷裂─強調自己的教養方式有別於父母p54),也因應當時「讀書的孩子較有出息」、「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」之時代氛圍,我爸媽讓我們讀私立學校,幫我們請家教,我和我妹甚至還彈了好多年的鋼琴。
不過有得必然有失,為給我們更好的教育品質,我爸媽投入工作的時間非常多,我媽沒有陪我寫過功課,但會帶我去買學校用品;我爸在國中部接不到孩子,因他完全不知道我升上高中😅。
不知是否因為這樣,導致我內心對於「有母親陪伴的那種童年」非常嚮往,最終驅使我成為現在這樣的母親。
猛一回神我聽到老師在台前講解一些學期分數計算之方式,我餘光瞄到其他家長又是抄筆記又是拍照,讓我反射性地也拿起手機跟風拍照,說真的我也不知道自己在拍什麼。(笑)
半天的班親會結束,我牽著雙丁走出學校,我依然不知道要給雙丁一個怎樣的童年,但我也只能盡力做一個「覺醒父母」─向內爬梳過去的成長經驗,有助反思當下的親子關係。《拚教養P55》
然,對我的童年我沒什麼可抱怨的,我很感謝我爸媽用盡他們的大半人生,讓我可以到現在這個歲數,即便沒長成符合他們期望中之商場上的精明女兒(當然也曾經歷很多衝突😅),還是讓我這樣任性妄為的做我自己。
至於自己和雙丁以後要怎麼走,「就在親子互動與育兒過程中,持續地定位、校正其教養方式吧!」《by拚教養p37》(對雙丁喊話:我希望自己能像外公外婆對我一樣,給你們彈性,但你們是不要給我太過分喔😂)
很多專家主張「回溯童年」實為一趟尋找自我之旅,能助我們覺察與自己的關係。(不過….)
倘若我們因此挖出一些童年「痛」點,也請不要繼續「痛」下去,因為「人生的目的不在於尋找自己,而在於創造自己」。––蕭伯
最後想寫的是,雖然我也同意「陪伴是最好的禮物」,但對於力扛家計的父母而言,確實有困難之處(以我自身童年經驗為例),
但或許這也並非是件壞事,「我回顧自己的人生,發現我父母給我最棒的禮物並非他們為我做了什麼,而是他們沒為我做的。」─克里斯汀生《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?哈佛商學院最重要的一堂課》
後記
我們身處在一個資訊爆炸的教養時代,不曉得媽友們會不會偶爾和我一樣,因為錯失了什麼教養資訊搞得自己很焦慮,分享書裡頭一個自己很認同的說法─「有限理性」,父母的行動接近「有限理性」,由於教養投入到養成結果的歷程很長,其中充滿變數與不確定,父母們不可能收集到充分的資訊進行判斷,更難以確認單一目標或有用策略。於是他們多半只能四處打聽、模仿同儕、斷斷續續嘗試不同的方式。《by拚教養p33》
所以,不要再說媽媽的心千變萬化難以預料,因為我們的理性都是有限的,OK?(語氣很猖狂😆)
<<點擊分享文章>>